我們有句話:“累不練,困不練,餓不練”。那什么時候練?要在你身體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練,所謂精足氣滿,渾身都是力氣。一個健康的人,應(yīng)該每天都有這個狀態(tài),尤其是在早晨起床以后,應(yīng)該感覺精力充足,兩手漲滿,渾身有勁。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你自己設(shè)定計劃去練,而是身體會自動提醒你去練。往往你在那坐著,心里頭一股勁起來就坐不住了,這時候練個十幾二十分鐘,精神就愈發(fā)的振奮,精氣就愈發(fā)的充沛。
收功很重要。幾乎所有的拳,練完了收式都是靜一靜,關(guān)鍵就在這靜一靜。這個靜,就是無極,就是返先天,能靜多長時間靜多長時間,就把你剛才煉的這些都轉(zhuǎn)入先天虛無,而后再入后天氣血。這世上只有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南懷瑾說過一個煉精化氣的小法門,就是按腦袋那個,最后要空一空把功夫化了,道理是一樣的。孫氏所有拳法都是起于無極,最后收于無極,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草草了事,那就基本就白練了。
功夫這兩個字,好像慢火燉老湯,倒不主要是慢火,關(guān)鍵是老湯里頭的化學(xué)變化。你說我練了二十年,每天揮汗如雨堅持不懈,這種精神可嘉,但如果身心上沒得著好處,這二十年就白練了。當然,也出汗了,多少對提升免疫力有幫助。但如果過了火,就會起到反作用。內(nèi)家拳的功夫,就是身心的逆生長,體能體質(zhì)快速增強,四五十歲的人身體要比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好。身體里頭的筋骨愈發(fā)健壯,這些你自己都能感受的到。身邊的人感受你永遠是精精神神,好像小伙子一樣朝氣蓬勃。
過去老輩人寫文著述,都是自己練出來了,而且社會也都承認,才會把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貢獻出來行之書本,現(xiàn)在則大不同了。我只想說,教書育人,話不能隨便說,書也不能隨便出,文章更不能亂寫,別人看了走錯了路是有因果的。最起碼說的都是我練出來身心驗證了的,其實拳法這東西非??陀^,拳道同體,本來就是一體兩面,只要你練對了身心上應(yīng)該馬上就有變化,絕不會有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消息的。都說以拳入道,道也很簡單,只要你空空靜靜不染片塵,就離道不遠了。在這個程度上不管站樁還是練拳,才能有所印證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