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的早期診斷中,家族史是非常重要的診斷依據(jù)之一。換句話說,如果孕婦的血緣親人(三代以內)有過糖尿病史,即可認為該孕婦有糖尿病家族史。
孕婦初次作尿糖測定時,如孕早期陰性,需于孕中晚期重復測定。凡尿糖陽性者需進一步作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試驗以明確診斷。如果任何時候的血糖≥11.1mmol/L及空腹血糖≥7.8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
為了獲得正確的血糖測定數(shù)值,孕婦應于測血糖前的3天內,每日保證攝入250g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以排除饑餓狀態(tài)造成的血糖偏低,此外,還應注意孕婦胃腸道功能,消化與吸收功能不正常會影響測定的準確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胰島素水平、胰島素受體活性水平較低,胰島素抗體陽性者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生率比例相對增多,應引起重視。
妊娠期高血壓是產科常見疾患,其所造成的孕產婦死亡約占妊娠相關的死亡總數(shù)的10-16%,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對于有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生可能的孕婦,一定要積極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婦女,妊娠后發(fā)生妊娠高血壓的可能性,較無糖尿病婦女發(fā)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的可能性高4倍。因此,有效地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預防妊高征具有重要意義。
正常妊娠期糖化血紅蛋白(HbA)水平平均為6,在糖尿病孕婦可上升,當糖尿病控制較好時則下降。故糖化血紅蛋白可作為孕婦早期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動態(tài)觀察指標。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懷孕時才出現(xiàn)高血糖的現(xiàn)象,其發(fā)生率約百分之一到三。原先已患有糖尿病,后懷孕的,稱為糖尿病妊娠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妊娠是有區(qū)別的。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懷孕時才出現(xiàn)高血糖的現(xiàn)象,其發(fā)生率約百分之一到三。原先已患有糖尿病,后懷孕的,稱為糖尿病妊娠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兩種血糖升高對胎兒來說,主要危害都是增加新生兒畸形、巨大兒和新生兒低血糖的發(fā)生,孕婦也容易超重和肥胖,由此也會帶來難產、流產及孩子和母親容易有血糖、血脂異常等情況。
一般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血糖波動較大,較之妊娠糖尿病患者更難控制血糖,絕大部分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需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而相對的,妊娠糖尿病的患者通過飲食控制以及適量運動則可以達到比較滿意的血糖控制效果。控制體重、適度鍛煉可增加末梢組織對血糖的利用率,有助于調節(jié)血糖以及血壓的穩(wěn)定。配合合理的營養(yǎng)攝入,在滿足自身需要熱量的前提下,以不引起饑餓性酮體及餐后高血糖為原則。早餐碳水化合物不宜過多,全天優(yōu)質蛋白(魚、肉、蛋、奶、豆類)至少占總攝入蛋白質的三分之一或以上,需注意新鮮蔬菜以及水果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