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臟腑補瀉溫涼用藥精要——惡性腫瘤治療用藥參考
一、手太陰肺經
引經藥:升麻、白芷、蔥白
補用:黃芪、人參、北五味子、麥冬、山藥、紫苑、茯苓、阿膠
瀉用:葶藶子、防風、桑白皮、枳殼、澤瀉、紫蘇子
溫用:款冬花、廣木香、白豆蔻、二姜(生姜、干姜)
涼用:天門冬、北沙參、玄參、川貝母、桔梗、瓜蔞、黃芩、梔子
桂林吳氏老中醫(yī)注:肺癌、外感、肺金所屬、肺氣所屬、肺系所屬疾病之用藥參考。
二、手陽明大腸經
引經藥:白芷、葛根、升麻、石膏
補用:蓮子、粟殼、龍骨、肉果、牡蠣
瀉用:桃仁、枳殼、麻仁、芒硝、大黃、檳榔、石斛、蔥白
溫用:干姜、肉桂、吳茱萸
涼用:槐花、黃芩
吳氏真醫(yī)注:腸癌、大腸傳導系統(tǒng)、腸系排毒系統(tǒng)、肺系所屬疾病之用藥參考。
三、足陽明胃經
引經藥:白芷、葛根、升麻、石膏
補用:白術、蓮子、芡實、陳皮、扁豆、山藥、黃芪、半夏、百合、蒼術
瀉用:枳實、大黃、硝石
溫用:厚樸、霍香、益智仁、丁香、吳茱萸、草豆蔻、白豆蔻、二姜(干姜、生姜)、香附子、廣木香
涼用:石膏、滑石、石斛、黃連、黃芩、天花粉、梔子、升麻、連翹、甘草、竹茹、知母
吳氏醫(yī)家:胃癌、陽明經所屬、其他疾病累及陽明經或胃系疾病、胃氣調理之用藥參考。
四、足太陰脾經
引經藥:升麻、白芍
補用:黃芪、人參、白術、蓮子、芡實、陳皮、扁豆、甘草、山藥、蒼術、茯苓
瀉用:枳實、青皮、石膏
溫用:霍香、丁香、良姜、官桂、附子、吳茱萸
涼用:滑石、玄明粉
吳氏醫(yī)宗:胰腺癌、一切需要調理太陰、脾分之用藥參考。
五、手少陰心經
引經藥:細辛、獨活
補用:麥冬、酸棗仁、遠志、茯神、山藥、天竺黃、當歸
瀉用:黃連、川貝母、元胡、廣木香
溫用:霍香、石菖蒲
涼用:犀角(水牛角代替)、連翹、淡竹葉、朱砂
吳月成:在腫瘤治療過程中一切需要調理少陰經、神志、心系之用藥參考。
六、手太陽小腸經
引經藥:藁本、羌活、黃柏
補用:牡蠣、石斛
瀉用:荔核、紫蘇、木通、防己
溫用:二茴(大茴、小茴)、烏藥
涼用:天花粉、黃芩
吳月成:一切與泌清別濁、蒸騰化物、小腸系統(tǒng)相關之用藥參考。
七、足太陽膀胱經
引經藥:羌活、藁本、黃柏
補用:橘核、菖蒲、續(xù)斷、益智仁
瀉用:芒硝、滑石、車前子、澤瀉
溫用:二茴(大茴香、小茴香)、烏藥
涼用:草梢、生地、黃柏
八、足少陰腎經
引經藥:肉桂、獨活
補用:熟地、芡實、龍骨、虎骨、牡蠣、龜版、山藥、北五味子、牛膝、枸杞、杜仲、山茱萸
瀉用:知母、澤瀉
溫用:補骨脂、沉香、附子
涼用:牡丹皮、地骨皮、知母、黃柏
桂林吳氏老中醫(yī):腎癌、腎上腺癌、一切惡性腫瘤涉及需要對腎系統(tǒng)進行補瀉溫涼的用藥參考。
九、手厥陰心包經
引經藥:川芎、柴胡、青皮
補用:地黃
瀉用:澤瀉
溫用:附子
涼用:石膏、地骨皮
吳氏真醫(yī):一切需要調理厥陰心包經的用藥參考。
十、手少陽三焦經
引經藥:(手少陽三焦經非對應獨立臟腑,故無相應的用引經藥)
補用:甘草、黃芪、益智仁
瀉用:澤瀉
溫用:附子
涼用:地骨皮、石膏
十一、足少陽膽經
引經藥:川芎、柴胡、青皮
補用:龍膽草、木通
瀉用:青皮、柴胡
溫用:半夏、陳皮、川芎
涼用:黃連、竹茹
醫(yī)家:龍膽草要謹慎使用,但在膽囊癌、肝癌晚期等特殊疾病需要使用時,千萬別含糊,正所謂“人為主,病次之,命為主,忌次之”是也。
十二、足厥陰肝經
引經經:青皮、柴胡、川芎
補用:木瓜、阿膠、薏苡仁、酸棗仁
瀉用:青皮、白芍、柴胡、青黛
溫用:吳茱萸、肉桂、廣木香
涼用:菊花、龍膽草、胡黃連、車前子。
世家:肝癌晚期治療輔助用藥參考。
引經藥訣: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自本鄉(xiāng),三焦膽與心包絡,少陽厥陰柴胡強;大腸陽明并手足,葛根白芷升麻當,太陰肺部中焦起,升麻白芷蔥白將;脾經少與肺經異,升麻并與白芍揚,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
瀉火藥訣:
心瀉必需用黃連,芩君梔佐肺能痊,肝膽柴胡連輔佐,脾用白芍胃石(膏)添,小腸木通芩大腑,知母黃柏腎膀先,玄參沙參去五臟,連翹梔子六腑煎,柴胡連佐三焦凈,有何星火可留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