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中耳膽脂瘤診療小紀
王寧宇主任醫(yī)師的門診,來了一位小患者。10個月前,媽媽在為小患者挖耳朵時,發(fā)現其左側外耳道內“長了個東西”,“不痛不癢”,否認發(fā)熱,否認腫物破潰及耳溢液,否認聽力下降及口角歪斜等表現,否認面部活動障礙。
媽媽很擔心,馬上帶著小患者去當地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為小患者做了顳骨CT,發(fā)現左側乳突內部分骨棘及其外側骨壁骨質已經發(fā)生了缺損。考慮到有腫物惡性的可能性,當地醫(yī)院馬上建議媽媽帶小患者去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治療。
詢問病史后,王寧宇教授為小患者做了詳細的檢查,內鏡下可見左側外耳道上壁內距外耳道口約0.5cm處有一廣基膚色腫物,堵塞外耳道口,腫物表面皮膚完整,未見破潰及出血。而進一步進行的腦MRI結果則提示:左外耳道異常信號,未進入顱內,考慮良性病灶。
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小,而腫物的性質未定,科內開辟了綠色通道,將小患者盡快收治住院。手術團隊為小患者的病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最終制定了手術方案。
手術前,無論是小患者的媽媽,還是手術團隊,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不平靜的。
良性,切除腫物,皆大歡喜。
惡性,顳骨部分切除,這是誰都不愿見到的結果。
手術終于開始了。顯微鏡下,王寧宇教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操作。當打開乳突后,一團白色的腫物出現在大家眼前。
膽脂瘤。
是少見的先天性中耳膽脂瘤。說到中耳膽脂瘤,雖然聽上去讓人色變,但其實這并非是真性腫瘤,而是一種囊性結構,里面包含有脫落上皮和角化物,有時還可有膽固醇晶體存在。中耳膽脂瘤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由胚胎期的外胚層組織遺留于顱骨中發(fā)展而成。中耳膽脂瘤主要依靠手術治療,由于其復發(fā)幾率較高,因此手術中應注意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并盡可能保留健康組織以保存原有聽力。幸運的是,這位患者的膽脂瘤包膜很完整,經過細致的操作,
藏身于顳骨中的病灶被完整清除了。
術后,經過抗炎治療,小患者于術后一周如期出院。出院一周后,媽媽帶著小患者再一次來到了王寧宇主任的診室。外耳道內的填塞物被逐一取出,寬敞的外耳道出現于內鏡下。小患者的外耳道結構恢復正常了。
媽媽的激動與感謝之情溢于言表,我們也由衷為小患者的康復感到高興,這可能就是對從醫(yī)者最大的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