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術預防用藥,針對骨科手術預防用藥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一)手術預防用藥目的
預防手術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潔—污染或污染手術后手術部位感染及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手術預防用藥的基本原則
根據(jù)手術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決定是否預防用抗菌藥物。
1.清潔手術:手術野為人體無菌部位,局部無炎癥、無損傷,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體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如四肢閉合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等。手術野無污染,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僅在下列情況時可考慮預防用藥:
(1)手術范圍大、時間長、污染機會增加。
(2)手術涉及重要臟器,一旦發(fā)生感染將造成嚴重后果者,如頭顱手術、心臟手術、眼內(nèi)手術等。
(3)異物植入手術,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放置、人工關節(jié)置換等。
(4)高齡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潔—污染手術: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術,或經(jīng)以上器官的手術,如經(jīng)口咽部大手術、經(jīng)陰道子宮切除術、經(jīng)直腸前列腺手術,以及開放性骨折或創(chuàng)傷手術。由于手術部位存在大量人體寄生菌群,手術時可能污染手術野導致感染,故此類手術需預防用抗菌藥物,如四肢、脊柱、骨盆開放性骨折清創(chuàng)固定術等。
3.污染手術:由于胃腸道、尿路、膽道體液大量溢出或開放性創(chuàng)傷未經(jīng)擴創(chuàng)等已造成手術野嚴重污染的手術。此類手術需預防用抗菌藥物,如骨結核病灶清除術、骨髓炎病灶清除術等。術前已存在細菌性感染的手術,如腹腔臟器穿孔腹膜炎、膿腫切除術、氣性壞疽截肢術等,屬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不屬預防應用范疇。
4.預防用抗菌藥物的選擇及給藥方法:抗菌藥物的選擇視預防目的而定。為預防術后切口感染,應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選用藥物。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或全身性 感染,則需依據(jù)手術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種類選用,如結腸或直腸手術前應選用對大腸埃希菌和脆弱擬桿菌有效的抗菌藥物。選用的抗菌藥物必須是療效肯定、安 全、使用方便及價格相對較低的品種。給藥方法:接受清潔手術者,在術前0.5~2h內(nèi)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使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中已達到足以殺滅 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如果手術時間超過3h,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術中給予第2劑??咕幬锏挠行Ц采w時間應包括整個 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4h,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h。手術時間較短(<2h)的清潔手術,術前用藥一次即可。接受清 潔—污染手術者手術時預防用藥時間亦為24h,必要時延長至48h。污染手術可依據(jù)患者情況酌量延長。對手術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應按治療性 應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