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潰瘍性角膜炎?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絕大部分為外來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fā)生的炎癥。以下為大家詳細介紹潰瘍性角膜炎。
引起潰瘍性角膜炎的原因:
1。外因:a。角膜上皮細胞的損傷、脫落。b。同時合并感染。只有在這兩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容易發(fā)生感染性角膜潰瘍。
2。內因:指來自全身的內因性疾患。角膜沒有血管,所以急性傳染病不易侵及角膜??墒墙悄そM織卻參予全身的免疫反應,盡管其免疫反應的程度較其他組織的為低,但是正因為它沒有血管,新陳代謝較為遲緩,才使這種免疫反應變化持續(xù)經(jīng)久,角膜在較長時間內處于一種敏感狀態(tài),以致容易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
3。由鄰近組織蔓延所致:由于胚胎學上的同源關系以及解剖學上的連續(xù)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層的疾患多來自結膜,如嚴重的結膜炎多合并淺層角膜炎。
潰瘍性角膜炎的發(fā)病歷程:
當炎癥初起時,在角膜組織內就有或多或少的刺激原和游動細胞形成浸潤,同時角膜組織充滿液體,因而患處腫脹而混濁,甚至有時高出表面,即所謂角膜浸潤階段。
1、角膜浸潤:其主要癥狀為灰黃色混濁、陰暗、無光澤,高出角膜表面。a。浸潤被吸收。當角膜浸潤尚未達到最高峰時,炎癥現(xiàn)象即消退,角膜光澤恢復,完全透明(這種結局在臨床不多見)。b。浸潤化膿。一般的情況是,角膜組織被感染后迅即溶解,上皮細胞甚至實質淺層由于壞死而脫落,遂形成潰瘍。潰瘍邊緣初則較為混濁,繼則中部及其周圍進一步惡化。潰瘍基底呈灰色,不平坦,邊緣不清,即所謂不潔期或進行性的潰瘍。進行時,潰瘍可向一側或周圍擴展;也可向深層進展,或向周圍或深層同時進展。例如淋病性角膜潰瘍就是這樣,它不但向角膜周圍,同時也向深層進展,穿破角膜,甚至破壞角膜全部。
2、退行性角膜潰瘍:最常見的角膜潰瘍?yōu)榫植繅乃?、部分脫落,其未脫落部分僅與基底的中心相連接。這種情況表明毒素集中于潰瘍中部,其外圍已被多核白細胞所包圍。這些白細胞吞噬細菌、溶解壞死組織。這時潰瘍周圍的上皮細胞速即向潰瘍中心進展,上皮細胞的增生和伸展非常迅速(通常角膜上皮細胞刮去后24小時內即可完全恢復),同時潰瘍的壞死部分繼續(xù)脫落,直至潰瘍的混濁逐漸減輕消失。潰瘍的基底及其邊緣趨向平滑、透明、而進入潔凈期。這就是退行性階段。
3、角膜瘢痕:當角膜潰瘍達到潔凈期后,角膜內結締組織增生,修復缺損,潰瘍愈合,形成瘢痕。潰瘍小而淺僅累及上皮細胞層者,角膜可以完全恢復透明。如果前彈力膜和角膜實質淺層受累,則遺留致密混濁的瘢痕。混濁初則暗淡,繼則濃度增加,但永遠不會越過潰瘍邊緣。角膜瘢痕的消失僅限于乳兒,年齡稍大則不可能,必然遺留永久的瘢痕,從而引起視力障礙。在瘢痕開始形成而被破壞部分尚未完全恢復原來的彎曲度,但熒光素已不著染,角膜上形成一小凹,名為角膜小面。最終小面消失,角膜恢復正常的彎屈度。但也有個別病例的角膜小面永久不變。角膜瘢痕的大小和厚薄按潰瘍輕重而有所不同,薄者混濁淺在,名角膜云翳,稍厚者名角膜斑翳,最厚而致密者名角膜白斑。
潰瘍性角膜炎的癥狀:
多數(shù)潰瘍性角膜炎(角膜緣和虹膜睫狀體之血管),當炎癥累及臨近組織時,則有充血和炎性滲出。因此,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狀充血,也有虹膜充血。后者表現(xiàn)為虹膜變色和瞳孔縮小。患者都有強度發(fā)炎癥狀,如疼痛、羞明、流淚和眼瞼痙攣。此因角膜內的三叉神經(jīng)末梢受炎癥刺激后,引起反射性眼輪匝肌收縮及淚液分泌過盛之故。角膜系一無血管的組織,但臨近區(qū)域富有血管
嚴重潰瘍性角膜炎患者的球結膜甚至眼瞼都會發(fā)生水腫。由于角鞏膜緣充血而產(chǎn)生白細胞向角膜病灶處移動而發(fā)生角膜浸潤。當角膜炎癥到退行期后,臨床刺激癥狀則大為減輕。
潰瘍性角膜炎的治療:
刺激療法:當潰瘍已經(jīng)完全痊愈,開始結瘢,應設法使瘢痕形成得愈薄愈好。對于小而致密并且位于中央的角膜白斑,為了增進視力可作增視虹膜切除術。對于較大的白斑,可施行角膜移植術。有時角膜白斑有礙美觀,可用煤煙、中國墨作角膜墨針術。
最應注意者就是結膜病和營養(yǎng)不良。例如沙眼血管翳潰瘍,如果不同時治療沙眼,潰瘍難得痊愈。又例如角膜軟化,如果不注意全身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A,不但角膜軟化難得痊愈,且會更加惡化。治療角膜潰瘍的同時,必須注意潰瘍發(fā)生的原因,而予以治療。
以上就是潰瘍性角膜炎的詳細介紹。潰瘍性角膜炎是一種嚴重的眼病,如患此病,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