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漏斗胸手術的風險與危害
摘要:為了更進一步讓患者歡欣,有醫(yī)生做了更加極端的設計,開始使用單切口完成手術。一個切口做手術的事情本不太新鮮。
【導讀】手術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操作,既然有創(chuàng),就必須有切口。但切口不是手術的目的,而是手術的徑路,醫(yī)生必須通過徑路去完成根除病痛的操作。如果只是希望減少切口數(shù)量而不顧病痛根治效果的話,豈不成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嗎?如果過于在意術后疤痕的美觀問題,那為什么要挨刀子?在病痛與疤痕面前,過分在意疤痕,就等于是縱容病痛的恣意橫行。這不是治病的目的,更不是衡量醫(yī)生水平的標志。
手術切口的數(shù)量,直接關系到術后切口疤痕的美觀問題,因此盡可能減少切口的數(shù)量,是醫(yī)生和患者共同的追求。目前
漏斗胸的標準術式為NUSS手術,這種手術普遍的切口數(shù)量為4個??紤]到病人對切口數(shù)量的排斥,有的醫(yī)生會選擇3個,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醫(yī)生會只做2個切口。切口數(shù)量越少,手術難度越大,醫(yī)生在難為自己的同時取悅了病人,這種自我犧牲
精神是華佗精神和天使精神,值得大力弘揚。
為了更進一步讓患者歡欣,有醫(yī)生做了更加極端的設計,開始使用單切口完成手術。一個切口做手術的事情本不太新鮮。早在NUSS手術問世之前,傳統(tǒng)的胸骨翻轉術、Ravitch手術也都是通過一個切口完成的,因此單切口手術并沒有什么新意。而在NUSS手術之后再提出單切口的概念,新意一定是少不了的。此時的亮點成了“單孔”而不再是單切口。由切口變?yōu)榭祝蔑@了絕對微創(chuàng)的理念,這是NUSS手術理念的繼承和發(fā)揚,因此說,新意是絕對少不了的。
一種術式有了新意,就有了誘惑用戶的資本。這成了術式設計者最希望打動患者的內容。具體地說,單孔手術與標準NUSS手術最大的不同,不是切口尺寸的減少,而是數(shù)量的絕對減少,不過其原理并沒有改變。這就是說,單孔手術只是將NUSS手術的切口數(shù)進一步減少罷了。如果說有新意,僅此而已。
對任何一種手術來說,在手術效果和安全系數(shù)有保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切口的數(shù)目,符合外科技術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但是,如果置手術安全與效果于不顧,甚至要讓患者冒生命危險接受一項新技術的話,這技術就顯得十分操蛋了。
NUSS手術最危險的操作是過縱隔。此處前方是胸壁骨性結構,后方是心臟。鋼板或者通條要從緊貼在一起的心臟和
骨骼中間穿過,如果沒有任何視覺因素協(xié)助的話,誰能保證不把鋼板直接插入心臟而把病人插死呢?
而此種手術的危險尚不止于此。當鋼板通過縱隔到達對側胸壁時,要從胸腔內穿過肋間并到達肋骨的表面,這個過程的危險之一就是導致肋間動脈被穿破而造成大出血。這樣的風險在直視下是可以輕易避免的。但當所有的操作都必須在“盲目”的境界下完成時,我不相信外科醫(yī)生有真正的老司機。而即便真是老司機,也有一種“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的說法。司機一輩子失手幾次并無妨,但對于患者來說,那么千百萬次失手中的一次被其遇上,也等于是百分之百要命的倒霉事啊。命沒了,你能指望患者立于奈何橋頭繼續(xù)贊美單孔技術之絕妙嗎?
除了危險的因素外,手術的效果也是必須考慮的內容。漏斗胸是一種畸形,手術的首要目的是消除胸前的坑,而不是盡可能較少切口的數(shù)目。想想看,如果坑的問題解決不了,即便根本不做切口,病人能滿意嗎?這說明切口的存在實際上是消除畸形必需的代價。既然必需,就必須存在,醫(yī)生不能盲目地不切實際地減少。
當切口減少到一個是,由于顯露存在嚴重問題,且通過縱隔的操作不能反復多次進行,因此很難保證鋼板的長度、弧度、放置位置達到最理想程度。此外,由于鋼板遠端不固定,還可能帶來更多相關的并發(fā)癥。這都會影響最終的
塑形結果。而考慮到手術自身的限制,這樣的手術只能用于低齡孩子某些輕型漏斗胸的治療,對于較大孩子尤其是成人患者來說,這手術幾乎是一種笑話。如果再考慮到更加復雜的漏斗胸類型的話,這手術就更加一錢不值了。
不可否認,身體表面少一個本來就不大的傷疤,在有些人眼中是至關緊要的事情。但是,如果術后連本來的凹陷都無法填平的話,甚至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去完成本來是非常安全的手術的話,這少了一個切口的代價是不是過于昂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