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術治療方法
單純鼻息肉切除術
單純鼻息肉切除術治療鼻息肉主要是做根蒂清除,適用于以前沒有做過鼻息肉切除術的患者。手術時首先實施局部麻醉,然后用圈套器套住息肉要蒂部,待勒緊后用力向外快速拉出,讓息肉連同根蒂一起被摘除,如果還是有根蒂殘余,可以用鉗子鉗取干凈。在手術拉出息肉時可能會讓篩竇開放,如果患者篩內粘膜已經息肉樣變,就需要同時進行鼻內篩竇切除術了。患者在治療鼻息肉時這點是要注意的。
鼻內篩竇切除術
鼻內篩竇切除術主要是用動力輔助回旋刀。在高速旋轉下,針對治療篩竇粘膜已經產生息肉樣變,被息肉組織多替代,有多次息肉切除病史的患者,內藏在保護套里的刀葉可毫不費吹噓之力,將息肉切碎同時清除掉。這項儀器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傳統(tǒng)刀械對於黏膜的拉扯,進而減少流血,術后粘黏的副作用。
使用該手術徹底的話能夠大大降低鼻息肉復發(fā)率,手術使需要充分開放篩房,然后將篩竇內息肉完全摘除。
鼻內窺鏡手術
鼻內窺鏡,是一種自帶光源,能對鼻腔進行詳細檢查的纖維光學設備,有0至90度不等的角度,由于有良好的照明,加之本身比較細,直徑只有2.7-4.0mm,鼻內窺鏡可以很方便的通過狹窄的鼻腔和鼻道內的結構,來對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竇內部結構進行檢查,是診斷鼻竇炎鼻息肉的重要手段,通過配套的手術器械還能對鼻竇炎鼻息肉進行精細的治療,達到傳統(tǒng)手術無法到達的區(qū)域,并盡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竇的正常黏膜和結構,將鼻咽部疾病診療的安全性、可控性與功能性提高至一個新的水平,是鼻咽部位集診斷與治療的一項全新微創(chuàng)技術。
溫馨提示:盡管患者接受了見效快的手術治療方法,但是后期的輔助治療和護理工作一定不能疏忽。
鼻息肉復發(fā)的預防
鼻息肉多見于成年人,是由鼻部粘膜長期水腫所致,以變態(tài)反應和慢性炎癥為主要原因。臨床表現(xiàn)可為進行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覺障礙及頭痛等癥狀。可單發(fā)或多發(fā),單側或雙側,但多數(shù)為多發(fā)性及雙側性。息肉多需要采用手術治療,但手術后復發(fā)率高一直是困擾鼻息肉患者的主要問題。
鼻息肉容易復發(fā),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鼻息肉摘除不徹底,造成鼻息肉摘除不夠徹底的原因很多,可能因多發(fā)性鼻息肉一次未能全部取凈,遺漏下來的小息肉不久又長大,而被認為是復發(fā);也可能雖然為單發(fā)性息肉,但因較大,手術時無法連根拔除,殘留的息肉蒂部不久又長出新的息肉,形成復發(fā)。
有時,由于患者年老體弱或件有全身性疾患,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手術時間不能持續(xù)太長,只允許先摘除較大塊的息肉,暫時解決鼻腔部分通氣,故手術本身就不能完全徹底。此外由于患者情緒緊張,加上配合不好,術中出血較多,視野不清,也會影響手術干凈徹底的程度。至于有的醫(yī)師,因缺乏經驗,怕切除鼻甲組織過多,以后會影響鼻腔生理功能,因而手術較保守,有時也會造成息肉摘除不徹底。簡單地說,鼻息肉摘除不夠徹底,可能是醫(yī)師手術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病人方面的原因,有時則是兩方面的原因兼而有之。
(2)鼻息肉長出后,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除了應徹底摘除外,還應該及時去除發(fā)病原因,只有去除引發(fā)鼻息肉的病原,使之不復存在,鼻息肉也就無從復發(fā)了。
以目前的治療手段,以下以明顯減輕鼻息肉的復發(fā)率。
1.采用鼻內窺鏡技術,將鼻息肉徹底摘除這是降低手術后復發(fā)率的保障。由于鼻息肉多不僅局限于鼻,還可以向周圍侵犯鼻竇,使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的傳統(tǒng)方法很容易復發(fā)。鼻內窺鏡手術不僅可以達到較深的和隱蔽的部位,完全摘除鼻內息肉,而且還可以通過符合人體生理功能的手術操作,降低鼻息肉的復發(fā)率。由于激光微波的局限性,病人在選擇使用激光,微波等治療鼻息肉的時候一定要十分謹慎。
2.手術后要定期復診就定期到醫(yī)生處了解術腔情況,必要時應進行術腔的清理,將新生的肉芽或者囊泡去除,以保證手術效果,這種復診時間有的甚至要持續(xù)半年時間。
3.需要堅持局部用藥局部使用激素類藥物可以減輕局部的炎癥反應,從而降低復發(fā)率。
溫馨提示:有此鼻息肉患者,即使采用上述方法,仍有復發(fā)的可能。如一些稱做為鼻息肉病的患者。因此完全保證不復發(fā)是不現(xiàn)實的,但對大部人來說,鼻息肉手術后不復發(fā)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