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病,配穴有多重要?
人體自帶治痛穴,當我們單獨應用某一個治痛穴時,可能效果不錯,但是遇到一些突發(fā)性的疼痛時,就會略顯力度不夠,效果不佳了。
這時我們只要找到與之相對的一些輔穴,效果會倍增10倍!
艾灸選對主穴+輔穴=效果倍增10倍
1、合谷+太沖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鎮(zhèn)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艾灸: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才為手陽明大腸經,后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里,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
合谷穴可以治療頭面部的病癥,稱之為“面口合谷收”。
合谷配合太沖穴,還可以調節(jié)人的情緒。
合谷、太沖,合稱為“四關”。合谷配太沖,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調氣調血,通暢經脈氣血,對人體氣機不暢,經脈氣血不通有明顯的效果,不通會痛,也會出現(xiàn)郁滯的情況。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三陰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產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婦盡量不要去刺激這個穴位為好。
2、內關+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艾灸:內關穴為心包經的腧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想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
而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3、梁丘+公孫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痙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艾灸:粱丘為胃經的郄穴,郄穴是經脈之氣深居之處,治痛作用最強。
公孫為足太陰脾經輸穴、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沖脈,它的別出分支,入腹絡于腸胃。所以實證的胃腸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為適宜。
4、支溝穴+陽陵泉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清除肝膽之濕熱,通調腑氣的作用。
艾灸:支溝為三焦經輸穴,可疏通三焦氣機,通調腑氣。
陽陵泉為膽經合穴,又是八會之一的筋會,可疏肝利膽通調少陽,清泄肝膽濕熱,特別對膽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5、外關+懸鐘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熱,瀉肝膽之火,通調經絡之氣這作用。
艾灸: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這絡穴,以是八會之一,通于陽維脈,有清熱解毒之功。懸鐘為足少陽膽經之輸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髓會,主要為清泄肝膽之郁火,通調肝膽之氣機,對膽囊和膽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6、氣海+三陰交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通調下焦氣機,調沖任補腎澀精的作用。
艾灸:氣海為任脈經之輸穴,為一身元氣聚集之處,本穴能助全身百脈之溝通,凡氣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調氣活血之功。三陰交乃足三陰之交會穴,調理肝脾腎三經氣機為主,善治下焦?jié)駸?,兼以健脾補肝益腎,調理沖任。
7、合谷+內庭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瀉胃火,降嘔化積滯,理氣止氣止痛之功。
艾灸: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為陽明胃經滎穴,具有清熱瀉火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本對穴有清瀉之功。如對風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按揉、刮痧、艾灸,可起立立竿見影之效。
8、中脘+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濁,健脾和胃,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艾灸:中脘為胃的募穴,又是八會穴之一的腑會。意為胃之納水谷的倉庫,所以它是調理中焦之要穴,治療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合治腑病’,為胃病患者遠道循經取穴之一。
9、中渚+足臨泣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肝膽之氣滯,解少陽之郁熱。
艾灸:中渚為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注,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脈氣所注。在經居半表半里,其癥可見寒熱往來,口苦,脅痛;在臟為膽,膽與肝相表里,脅肋為肝之分野,肝脈布兩脅,所以本對穴治療肝膽疾病引起的脅肋疼痛,效果非常顯著。
10、膻中+內關
功用:二穴相配可寬胸理氣,強心安神,通胸陽,止心痛。
艾灸:素問靈蘭秘典謂‘膻中為臣使之官。’以說‘膻中者君主之宮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說明本穴與心的關系甚為密切,為心包絡這募穴,以是八會穴之一的氣會,調氣之功較強,凡氣病有之甚佳。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寬胸理氣,溫通心陽。
11、魚際+復溜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瀉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圍:1、咽喉腫痛,由于肺陰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12、外關+后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風清熱,調氣止痛,通經和絡。
艾灸: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輸穴,以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陽維脈,主治三焦邪熱,疏風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熱。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所以本對穴可治療以熱痛為主的頭痛,而后頸小腸經為所過之外,對肩胛上、頸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較好。
13、印堂+合谷
功用:二穴相配可和絡止痛,疏風清熱,宣通鼻竅。
艾灸:印堂為經外奇穴,實居于督脈上,有宣通陽氣和絡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說明合谷對頭面部疾病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二穴相配,疏風泄熱之功相得益彰。
14、歸來+三陰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通調下焦氣機,行氣止痛,利濕消炎。
艾灸:歸來雖為陽明胃經輸穴,但與女子輸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對治療生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疾病效果非常明顯。
15、太溪+太沖
功用: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壓,補腎瀉肝,調氣止痛。
艾灸:太溪與太沖均為原穴,前者屬腎經,后者屬肝經。王冰:腎脈與沖脈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沖”。凡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所出現(xiàn)的疼痛,均可用之。
16、陽谷+俠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通經和絡。
艾灸:陽谷為手太陽小腸經火穴,俠溪為足少陽肝經滎水穴。根據(jù)五行學說,水克火,所以臨床應用本對穴時補俠溪、瀉陽谷。
17、足三里+三陰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氣止痛。
艾灸:足三里為陽明經合穴,本經由頭到足為降但足三里一穴為降中有升。三陰交為脾經之輸穴,又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由足至脾為升,但三陰交一穴升中有降。陽不降則陰不能升,陽之降,陰之引也,陰之升,陽之伸也,這樣一升一降,維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濁的功能得以正常。
18、曲池+上巨虛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利濕,行氣止痛,制止瀉痢。
艾灸: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上巨虛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對穴善治大腸諸疾,針后能消炎止痛,清熱利濕,改善腸道的蠕動功能。
19、風池+昆侖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通經絡,以少陽、太陽經為好,祛風解表,明目益聰。
艾灸:風池為足少陽肝經與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陽維、陽蹺脈的交會穴,所以偏正頭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療要穴。對降低眼壓有較好的作用。昆侖治頭痛為遠道取穴。
20、頭維+列缺
功用:二穴相配可祛風止痛,解表祛邪。
艾灸:頭維為陽明胃經的輸穴,一般針刺時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陽肺經的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任脈,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21、命門+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補腎益精,舒筋活絡。
艾灸:命門是生命之門,有助陽固精,強壯之功。本穴屬于全身補穴之一,沒有瀉的作用,通常用灸法為主。委中屬全身瀉穴之一,沒有補的作用。這樣一補一瀉互用,虛實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為主。
22、中渚+后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舒通經絡,調和氣血。
艾灸:中渚與后溪相配,對治療頸椎綜合癥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頸部側不靈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必須注意,使按壓感向上傳導至肩部效佳。
23、百會+涌泉
功用:二穴相配可引陽下行,平息肝陽。
艾灸:涌泉為腎經井穴,腎水涵養(yǎng)肝木,如腎陰不足肝陽偏亢,發(fā)為頭昏眩暈,頭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臟取之井”之意。百會為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之交會穴,本穴屬補穴,與涌泉瀉穴同用,一補一瀉,補不戀邪,瀉不傷正。
24、少商+厲兌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利咽,消腫止痛。
艾灸:少商一般采用點刺出血,厲兌針1分。
25、人中+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通經和絡止痛。
艾灸:人中為督脈的輸穴,位于口鼻之間,口通地氣,鼻通天氣,天地相通,竅開腦醒,督通絡暢。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在舒經活絡,行氣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為腎之府,足少陰腎經之氣,由內踝上行至膝、腘內側,折向腘中央,二經于委中穴相會,太陽下行,少陰上行。
消腫止痛。
健客價: ¥12.9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熱毒灼膚之Ⅰ~Ⅱ度燒燙傷。
健客價: ¥8.19理氣,活血,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脅痛,頭痛及痛經。
健客價: ¥6清肝和胃,降逆止嘔,理氣止痛,用于改善、緩解肝胃不和型胃病。胃脘疼痛、吸氣吞酸等癥狀。
健客價: ¥27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腫痛,腰膝關節(jié)疼痛。
健客價: ¥10.5活血,消炎,鎮(zhèn)痛,對局部血管有擴張作用。用于關節(jié)扭傷及寒濕引起的關節(jié)疼痛。
健客價: ¥1.9散寒除濕,活血止痛。用于痹癥寒濕閉阻,瘀血阻滯引起的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腫脹等癥狀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418活血舒筋,驅風除濕。用于風濕痹痛,手足麻木酸軟。
健客價: ¥45解表清熱,疏風止痛。用于表邪未解、郁里化熱引起的重癥感冒,癥見惡寒、高熱、頭痛、四肢酸痛、咽痛、鼻塞、咳嗽等。
健客價: ¥3.5止痛消炎,舒筋活絡,提神醒腦。用于肌肉疲勞,筋骨酸痛,跌打傷痛,風濕骨痛,舟車暈浪,傷風頭痛,蚊蟲叮咬。
健客價: ¥21和胃制酸,理氣止痛。用于胃氣不和引起的胃烷脹悶、疼痛、反酸、吞酸等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病癥者。
健客價: ¥9五淋化石丸:通淋利濕,化石止痛。用于淋證,癃閉,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乳糜尿。 西帕依麥孜彼子膠囊:增強機體營養(yǎng)力、攝住力及排泄力,清濁利尿。用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所致小便頻數(shù),余瀝不盡,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寐差耳鳴,早泄夢遺等。
健客價: ¥728祛風濕,活血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肉疼痛,關節(jié)腫痛。
健客價: ¥4清熱利膽,理氣止痛。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黃疸(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
健客價: ¥38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健客價: ¥6祛風濕,活血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肉疼痛,關節(jié)腫痛。
健客價: ¥15活血,消腫,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風,肩周炎,骨質增生所致的肢體關節(jié)疼痛腫脹,以及神經性頭痛。
健客價: ¥45益氣活血,散結止痛。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徵瘕、癥見行經后錯、經量少有血塊、經行小腹疼痛、腹有徵塊;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4祛風濕,活血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肉疼痛,關痛。
健客價: ¥2.5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痛,腰背冷冷痛,跌打損傷等。
健客價: ¥8散寒除濕,活血止痛。用于寒濕瘀阻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腫脹,活動不利,遇寒加重
健客價: ¥291.彝醫(yī):嗨補里讓希習奴,乃讓希習奴。 2.中醫(yī):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風濕關節(jié)痛、癌癥疼痛。
健客價: ¥14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瘀血痹阻經脈。癥見:肢體關節(jié)腫痛、畏寒肢冷、局部腫脹有硬結或瘀斑。
健客價: ¥6.5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健客價: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