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外界溫度太高會全身出汗;精神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會手心、腳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會臉上冒汗。不過,除了這三類情況,其他不該出汗的時候有汗或出汗過多都應該引起重視。
出汗部位不同病癥不同
中醫(yī)認為,正常的出汗,可以調節(jié)體溫,排除體內的廢物,調節(jié)人體陰陽的平衡。而當人體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時則會出現異常的出汗,所以,中醫(yī)常常根據出汗的部位、多少和特點來判斷身體的狀況。
多汗伴易怒、煩躁、睡不安寧、夜間驚啼等癥狀和枕禿、顱骨軟化、方額、雞胸、漏斗胸等骨骼改變者多為佝僂??;多汗伴低熱、食欲減退、消瘦等表現者,應懷疑結核病或其它消耗性疾病;多汗伴骨關節(jié)游走性疼痛和心率增快等癥狀者,應注意風濕熱。
手足心多汗: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干燥等,多屬于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干、牙齦腫痛等,多屬于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頭汗過多:
若暴飲暴食后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fā)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
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F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發(fā)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后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于氣虛。
心窩、胸口多汗:
多見于一些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于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jié)心身
多汗癥大多數與精神緊張、恐懼、焦慮、憤怒等精神因素有關,多汗癥該如何診斷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多汗癥該如何診斷呢?多汗癥診斷方法介紹如下:
1、具有特殊臭味,有的發(fā)出的臭味很輕,也可很重而觸鼻難聞,多數病例伴有多汗癥。
2、主要見于腋窩、足部、外陰部、肛周及女性乳房下等汗液不易蒸發(fā)的部位,而以腋臭最為常見。
3、大多與汗液有關,因此夏季加重而冬季較輕。
對于泛發(fā)性多汗癥,必須治療原發(fā)疾病。多汗癥是頑固難治的疾病。全身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只能有暫時的療效,口干,視力模糊,排尿困難等副作用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局限性多汗癥,用20%~25%氯化鋁酒精溶液,臨睡前涂于干燥的腋下,手心和足底,用薄型的聚乙烯膜緊密覆蓋過夜,第二天早上,把薄膜揭去,用水洗凈。用藥2次,療效可維持持1周。如果氯化鋁在封包使用時,有刺激作用,可不封包使用。此溶液不能用于有炎癥,破損,潮濕或剛剃過毛的皮膚。對有些病人,電離子透入療法可能有效。5%烏洛托品溶液也可能有效。含戊二醛或甲醛的溶液外用也有一定療效,但具刺激作用。如果用無水氯化鋁治療失敗,嚴重的腋下多汗癥可通過手術切除腋下汗腺組織達到治療目的。
多汗癥病人,受累的皮膚常為粉紅色或藍白色。病情嚴重時,可發(fā)生浸漬,皸裂和鱗屑,尤以足部皮膚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