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藥可以針對性的殺滅腫瘤細胞,多為細胞毒性藥物。要了解抗腫瘤藥的作用機制,首先應了解它是如何抑制腫瘤生長,這與腫瘤細胞周期生長特點有關,為此先簡單介紹腫瘤細胞生物學。
腫瘤細胞分裂增殖一次所經(jīng)歷的過程稱細胞周期。腫瘤細胞的細胞周期在本質(zhì)上與正常細胞相同,分為四個步驟:細胞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合成后期以及有絲分裂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需要蛋白質(zhì)為原料。正常細胞完成分裂增殖一次或數(shù)次成為相應組織的成熟細胞后,會停止這一過程,而腫瘤細胞則因為基因的變異或其他因素,無限制的分裂增殖下去,導致腫瘤的不斷增大甚至轉移。
不同的抗腫瘤藥在細胞分裂增殖周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對其進行干擾抑制,這就是各種抗癌藥發(fā)揮作用的機理。因此抗腫瘤藥可以通過干擾DNA合成、有絲分裂的進行以及蛋白質(zhì)的生成等,以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
但同時,由于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針對細胞分裂,所以用藥時會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分裂增殖的正常組織,這也是抗癌藥物對機體造成毒副反應的主要原因。
抗腫瘤藥分為哪幾類?
其常用藥物有哪些?
根據(jù)不同的藥物結構、來源和對腫瘤細胞產(chǎn)生作用的不同機制,抗癌藥通常分為:烷化劑、抗代謝藥、抗腫瘤抗生素、激素類藥物、抗腫瘤植物藥、其他抗腫瘤藥物和輔助治療藥。分別介紹如下:
烷化劑
具有烷化基團,是一類化學性質(zhì)很活潑的化合物,能與細胞遺傳物質(zhì)(DNA分子)或細胞功能物質(zhì)(蛋白分子)起作用,使DNA分子斷裂或蛋白分子變性,從而造成細胞死亡,達到抗腫瘤的作用。常用藥物有環(huán)磷酰胺(CTX)、異環(huán)磷酰胺(IFO)、美法侖(L-PAM)、司莫司汀(MeCCNU)、氮介、白消安等。
抗代謝
這類藥物能干擾細胞代謝過程,其化學結構與細胞代謝過程中必需物質(zhì)相似,通過影響DNA分子的合成,阻止細胞的分裂增殖而產(chǎn)生抗癌效應。目前常用的藥物有甲氨蝶呤(MTX)、氟尿嘧啶(5-FU)、優(yōu)福定(UFT)、吉西他濱(澤菲、健擇)、卡培他濱(Xeloda)等。
抗腫瘤抗生素
是指由微生物產(chǎn)生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化學物質(zhì),是在抗感染抗生素研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各種抗腫瘤抗生素的機制不盡相同,但大部分都與抑制DNA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有關。常用藥物有絲裂霉素(MMC)、博來霉素(BLM)、柔紅霉素、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阿柔比星等。
激素類藥物
此類藥不同于其他的細胞毒性藥物,是通過影響體內(nèi)激素水平達到抗癌目的,對所作用腫瘤組織有高度專一性,并且對造血系統(tǒng)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主要適用于具有激素依賴性生長的腫瘤,常用藥物有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甲羥孕酮、氨魯米特等。
抗腫瘤植物藥
抗腫瘤植物藥是指從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藥物,主要指生物堿類抗腫瘤藥,多數(shù)通過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而發(fā)揮作用,但由于選擇性差,一般不單獨使用,多作為聯(lián)合化療方案中的重要藥物。常用的有長春新堿(VCR)、長春瑞濱(諾維本,蓋諾)、羥喜樹堿、紫杉醇(泰素,紫素)、多西他賽(泰索蒂,多帕菲)等。
其他抗腫瘤藥物
包含金屬鉑類配合物及其他對腫瘤細胞生長代謝有影響的藥物,如順鉑(DDP)、奧沙利鉑(OXA)、卡鉑(CBP)、門冬酰胺酶(ASP)、米托恩醌(USAN)等。
抗腫瘤輔助用藥
作用廣泛,主要用于控制抗腫瘤藥物的毒副作用,減少抗腫瘤藥物對病人的損害以保持機體的良好狀態(tài),從而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常見的有升白細胞藥物(瑞血新、吉粒芬、惠爾血等)、解毒藥(亞葉酸鈣、美司鈉等)、增強免疫藥物(維生素B6、人參多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