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网在线播放,正在播放乱人伦,久久国产影视,久霸tv高端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福利,精品在线播放视频,在线观看国产www

疾病庫大全   >  外科   >  胸廓出口綜合征

胸廓出口綜合征別名:過度外展綜合征

(一)治療
1.西醫(yī)治療 對早期胸廓出口綜合征患者,可通過休息和適當?shù)捏w位來治療。即患者應避免重體力勞動,將雙上肢交叉抱于胸前并略抬雙肩的體位,有利于使臂叢神經處于放松位。頸椎牽引對部分患者有較好的療效,作者認為可能是在牽引體位時頸部肌肉放松,減輕了對臂叢神經的壓力。
(1)保守治療 適用于癥狀輕和初發(fā)病人,方法有:
a.封閉療法:對頸部不適顯著者可給予頸部壓痛明顯點局部封閉。用醋酸曲安奈德2ml加0.5%布比卡因2ml封閉痛點,每周1次,連續(xù)4~6次。同時可給予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維生素B1、B6及甲巰咪唑(他巴唑)等藥物。封閉方法:患者取坐或臥位,頭轉向對側,在鎖骨上2.5cm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后緣處,囑患者深吸氣憋住,以確定前斜角位置,然后用細針垂直刺入0.5cm左右,回抽無血及氣泡即可注入藥物。左或右鎖骨上窩壓痛區(qū)注射1%普魯卡因5ml加氫化可的松1ml注入局部肌肉內,每周1次,3~5次為一療程。局部肌肉有勞損史者效果明顯。
b.口服地塞米松、強的松和消炎痛等藥物。
c.理療:鎖骨上窩采用透熱療法或碘離子透入。
d.肩帶肌肉鍛煉的體療和頸部牽引等。
(2)手術治療:許多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患者當尺神經傳導速度>60m/s,通過保守治療能使癥狀改善。但當患者的尺神經傳導速度低于這個數(shù)值時,或經過物理治療沒有改進或進一步的降低,仍然有血管神經束壓迫癥狀時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切除第一肋和矯正其他異常結構引起壓迫的原因,以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手術治療 適用于經過1~3個月非手術治療后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經傳導速度經過胸廓出口低于60m/s者;血管造影顯示鎖骨下動脈和靜脈明顯狹窄受阻者;局部劇痛或靜脈受壓癥狀顯著者。
手術原則是解除對血管神經束的骨性剪刀樣壓迫,必須截除第1肋骨全長和解除有關壓迫因素,使臂叢和鎖骨下動脈下移而又不產生畸形并發(fā)癥。
如果已有神經血管壓迫征、神經刺激征,即使程度較輕但以后一定會逐漸加重,應取手術治療方能永久糾正解剖異常,消除引起神經血管癥狀的基本原因,以免肌肉萎縮、肢體水腫、靜脈血栓形成、動脈缺血、動脈瘤或栓塞形成。
手術適應證 由于壓迫臂叢或血管經過保守治療仍有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癥狀的患者,感覺或運動功能的病史大于3個月并持續(xù)存在或進一步加重,尺神經或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延長。這是一項特殊的可信賴的并且可重復的客觀指標。其他適應證還包括經過保守治療不能緩解的不典型胸痛并已除外冠狀動脈疾病和食管、肺疾病,持續(xù)存在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的癥狀、鎖骨下動脈持續(xù)狹窄或梗阻、腋一鎖骨下靜脈血栓形成。
①第1肋切除 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手術治療包括:切除第1肋,松解鎖骨下動脈和靜脈的壓迫、松解肋鎖韌帶、在第1肋的止點上切斷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松解頸7、頸8和胸1神經根及臂叢的中下部分。第1肋切除的方法包括:Clagett1962年報道的經后路胸改途徑第1肋切除術,F(xiàn)alconer和Li 1962年介紹的經前路第1肋切除術,Roos 1966年介紹的經腋路第1肋切除術。
交感神經切斷可以與這種手術同時進行,其主要適應證是患者同時伴有多汗、反射性交感神經源性萎縮、交感神經性持續(xù)疼痛綜合征、雷諾現(xiàn)象或疾病,其他如灼痛綜合征。
A.經腋路手術方法:Roos DS認為經腋下徑路是最安全、最容易和最滿意的手術方法,它可以完全去除第1肋,較少復發(fā),同時對頸7、頸8、胸1神經根,臂叢的下干解壓。去除第1肋不需要像后路途徑一樣分離過多的肌肉,不需要像前路手術途徑那樣牽拉臂叢。能夠松解鎖骨下區(qū)的所有解剖結構,不易損傷血管神經束,并且術后恢復迅速,切口隱蔽,具有較好的美觀效果。經腋下徑路的另一優(yōu)點是可同時行頸肋切除與胸小肌腱切斷術,以及鎖骨下靜脈血栓摘除術,但此徑路對于有明顯動脈瘤同時需行切除移植和血管再建術者相當困難。
a.麻醉方式:這種手術通常需要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的好處還在于可以使用肌松劑使肌肉充分松弛,利于上肢的牽引,達到充分暴露和避免神經血管束的損傷,在切除第1肋的時候,一旦發(fā)生胸膜破口,由于患者處于全麻機械通氣的狀態(tài),不會出現(xiàn)嚴重的呼吸困難情況。
b.體位:患者側臥,患側在上,上肢外展90°,前臂包裹通過高于頭部的滑輪向上方牽引,通常牽引的重量是1.36kg(3磅)。在沒有滑輪牽引的情況下,需要手術的第二助手站在患者的頭部,在無菌的狀態(tài)下用雙手握住上肢的上臂并向上方(上肢外展90°)的方向持續(xù)牽引,以利于顯露和手術的操作。
c.切口:腋部橫行切口做在僅靠腋毛線的下方、胸大肌外側緣和背闊肌之間,切開皮膚之后先垂直向下到達胸外筋膜和肋骨,然后延胸壁向上達第1肋。注意盡可能不要損傷從第1肋和第2肋之間的胸壁到皮下組織的肋間皮神經叢,將其牽引向前或向后。如果切斷這個神經,可能產生6~12個月的上肢內側麻木感。
沿著胸壁向頭側分離到達第1肋。小心解剖血管神經束和與其相關的第1肋以及前、中斜角肌。分離并切斷前斜角肌時需要將直角鉗放在前斜角肌的后面,然后在前斜角肌與第1肋的止點處切斷前斜角肌。注意不要損傷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和靜脈。使用骨膜剝離器在骨膜下游離第1肋,注意將骨膜和胸膜一并向下分開,以免發(fā)生氣胸。然后先去除第1肋的中段,然后切除前面的肋軟骨,切斷肋鎖韌帶,最后切除第1肋的后段,包括橫突關節(jié)、肋骨頸部和肋骨頭。
如果存在頸束帶應在第1肋切除前切斷,如存在頸肋,將它與第1肋之間連接切斷,向后游離到橫突部切斷,咬除所遺于斷段的棘狀突。
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通常不必在止點切斷,而最好用骨膜剝離器將其從肋骨上剝離下來,胸長神經位于中斜角肌的后緣,注意不要損傷這根神經。使用一種特殊的雙關節(jié)長頭垂體咬骨鉗以完全切除第1肋的肋骨頭。在這個部位可以看到第7頸椎和第1胸椎的神經根。如果頸肋存在,在頸肋的前端通常與第1肋形成關節(jié),應將這個部位切除。剩下的頸肋部分在切除了第1肋的后部之后再給予完全切除。切口內放置負壓引流,對合縫合皮下與皮膚。術后積極鼓勵患者使用手術側的上肢,但在3個月內應避免用力提舉重物。術后第1周應開始頸部肌肉的抻拉鍛煉,手術后3周開始逐漸上肢的功能鍛煉。此徑路勿需切斷和縫合肌肉,平均出血30~100ml,手術時間30~45min。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完全切除第1肋,包括肋骨頭和頸部,才能完全避免對臂叢的刺激,第1肋的部分殘留是癥狀復發(fā)的主要原因。
以往設計的各種手術如切除頸肋、切斷前斜角肌、切除鎖骨和切斷胸小肌腱等只對部分病人有效?,F(xiàn)代認為解除胸廓出口綜合征最有效的手術是切除第1肋和異常纖維肌肉組織,使神經血管束得到徹底減壓。此手術的優(yōu)點:
①切除了第1肋使肋骨、鎖骨對神經血管的剪力得到解除;
②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在止點切斷后得以永久松弛;
③去除異常纖維肌束的損害;
④手術操作完成后病人不再受到胸廓出口部的機械壓迫。手術不應僅僅限于第1肋的切除,單純第1肋的切除常常不能完全緩解癥狀和解除壓迫的因素。術中必須仔細探查其他可能造成血管神經束壓迫的異常畸形和解剖因素,不能因為發(fā)現(xiàn)一種解剖異常而忽視了對其他壓迫因素的徹底探查和解除。Roos的946例1150次手術的經驗告訴我們,98%的患者除了第1肋或頸肋的壓迫因素之外還有束帶直接接觸臂叢和血管,造成與骨架結構相似的剪力作用的壓迫。我們早些時候的報道還發(fā)現(xiàn)有前斜角肌止于第2肋,異常粗大斜角肌等最多達8種異常解剖結構造成壓迫。
如果同時行交感神經切斷,交感神經節(jié)切除,術中需要冷凍切片證實是交感神經組織。切除胸2、胸3神經節(jié)及交感鏈可以使90%以上有感神經癥狀的患者消除癥狀,如果同時切除胸1的交感神經節(jié),幾乎到達100%的癥狀緩解,如果是雷諾病,當切除所有交感神經節(jié)時包括頸7、頸8和胸1,可以產生Horne綜合征。
B.鎖骨上入路第1肋切除:術手術的切口位于鎖骨上1橫指與鎖骨并行的位置,從胸鎖乳突肌的外側緣到斜方肌的前緣。切開頸闊肌后,將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牽向中線,鎖骨上的脂肪墊由下向上解剖剝離,切斷肩胛舌骨肌,結扎頸橫血管,在到達前斜角肌時,注意膈神經位于斜角肌的表面,需要將膈神經游離并牽開保護。然后切斷前斜角肌,這時需要注意保護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再完全切除第1肋。松解所有可能造成壓迫的組織結構,如韌帶、頸肋、長的頸7橫突,松解臂叢神經的表面束帶。鎖骨上入路可以直視臂叢的受壓情況并使之徹底松解。作者的經驗認為臂叢常常與第1肋或頸肋有緊密的粘連,有時臂叢在第1肋或頸肋的位置發(fā)出如手指樣的多個分支,手術必須游離臂叢并牽開方能游離和切除第1肋,手術過程對臂叢的刺激使患者術后常常感到手甚至上肢出現(xiàn)麻木,感覺異常,嚴重時出現(xiàn)短時間運動障礙。有術后發(fā)生膈神經麻痹或短時間麻痹的報道。
②復發(fā)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手術:手術切除第1肋治療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患者約10%的患者在術后有肩、上肢或手部的疼痛和麻木感,通常癥狀輕微,持續(xù)時間不長,并且對于理療的反應良好。僅有1.6%的患者術后持續(xù)出現(xiàn)癥狀。甚至進行性加重。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可能的原因是臂叢的下干和頸8、胸1神經根出現(xiàn)了擠壓情況?;颊咄ǔT?個月內出現(xiàn)癥狀,表現(xiàn)為灼樣疼痛,伴有麻木感,范圍累及頸、肩、肩胛區(qū)、前胸壁、上肢和手。盡管血管的病變不多見,但曾有報道由于未完全切除第1肋,第1肋的殘端損傷鎖骨下動脈引起假性動脈瘤。對于復發(fā)的診斷包括病史、物理檢查、跨胸廓出口神經傳導速度的測量、神經系統(tǒng)的詳細檢查、胸部及頸部的X線片。如果有進一步的適應證還需要做頸部和胸部的MRI、鎖骨下動脈造影。
復發(fā)需要再手術的患者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第1次手術時未能切除第1肋而將第2肋切除,或僅切除了頸肋,未同時切除第1肋或是未能將第1肋完全切除;另一種情況是僅僅切除了第1肋未能完全松解相關的韌帶和神經血管的鞘膜,或是局部過多的瘢痕形成。
再次手術的入路應該選擇后路胸改(胸廓成形術)的路徑,切口位于肩胛骨內緣與棘突之間,從肩胛角上3cm向上長約5cm,分開菱形肌和斜方肌,將肩胛骨向外牽開,將骶棘肌牽向內側,切開第1肋骨膜,切斷后斜角肌,在骨膜下切除殘余的第1肋和頸肋,切除骨膜下形成的新骨,多數(shù)新骨來自未切除干凈的肋骨斷端,切除2~3cm的第2肋骨,通過這個切口,進一步處理交感神經節(jié)。通過這個入路可以較好地暴露神經根和臂叢,保護鎖骨下動脈和靜脈血管。這個切口可以提供較大的手術野,利于切除任何殘余的第1肋骨,較廣泛地松解粘連的韌帶,松解神經根及臂叢外周的粘連,但不要損傷神經鞘膜,神經鞘膜損傷后更易于形成瘢痕。再次手術時需要同時在胸膜外切除交感神經胸1、2、3,神經節(jié),但應避免損傷頸8神經節(jié),這個神經節(jié)損傷后臨床上產生Homer綜合征。再次手術時切除交感神經節(jié)可以緩解鎖骨上下區(qū)域的灼痛,非冠心病的胸痛。仔細止血并放置引流,用80mg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噴灑于神經附近,但不全身用藥。切口用可吸收線分層閉合,懸吊上肢,術后3個月內患肢輕活動。如果鎖骨下動脈發(fā)生感染性動脈瘤,需要切除并用人工血管置換。
如果第1次的手術不正確或未能從解剖方面完全切除造成癥狀的病因,術前診斷正確再次手術的結果仍然是非常滿意的。
由于骨膜下切除肋骨可以繼發(fā)肋骨再生,癥狀復發(fā);從胸膜分離第1肋比較困難且易發(fā)生氣胸。Kelley TR等報告第1肋切除術后氣胸發(fā)生率為13%。Pollak EW認為氣胸比之肋骨再生,癥狀復發(fā)來講危害尚輕,故仍堅持切除。經腋徑路行第1胸肋切除術的效果較好,有92%癥狀改善,85%完全解除,僅8%無改善。
Clagett建議采用胸后側徑路,認為它易于顯露鎖骨下血管和臂叢,便于行血管再建術。
Nelson和Jenson采用前側經胸膜徑路切除第1肋,認為合并癥少。但不適于施行頸肋和畸形第1肋的切除。
(3)手術與效果: 1979年Sanders RJ總結了TOS的5年隨訪情況,行第1肋切除術后復發(fā)率>15%。診斷復發(fā)的依據(jù)是:
①前斜角肌前面壓痛;
②前斜角肌的肌腹部普魯卡因阻滯可改善癥狀或使癥狀消失。孫衍慶等在總結26例手術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胸廓出口完全松解術。這一概念包括:
①充分切除第1肋連同骨膜,切除長度前端到肋軟骨,后端達肌骨頸部。同時切除附著其上的鎖骨下肌、肋鎖韌帶和前鋸肌以解除三個通路的狹窄,必要時切除第二肋。
②完全切斷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的肌纖維。
③如果存在頸肋或過長的橫突,應予完全切除④切斷全部縛壓在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周圍的異常韌帶和纖維結構。單純切斷切除前斜角肌和頸肋是遠遠不夠的。
2.中醫(yī)治療
(1)辨證論治:
①氣血淤滯:
癥狀:肢體疼痛發(fā)紺,手指僵硬,動作不靈,肢冷無力。肢體遠端浮腫,青筋暴露,舌質紫暗有瘀斑,脈緊澀。
治法:活血化瘀,益氣通痹。
方藥:桃仁飲加味(《類證治裁》)。
桃仁12g,紅花9g,川芎12g,歸尾12g,威靈仙15g,川烏6g,麻黃6g,白芍12g,桑枝15g,桂枝9g,黃芪20g,甘草6g。
加減:若淤血嚴重,疼痛劇烈者去威靈仙,加草烏6g,地龍12g,三七粉3g(研細沖服)。
②肝血虧虛:
癥狀:肢體軟弱無力,動則疲勞,膚色蒼白無華,肉削萎縮,麻木不仁,時有疼痛,舌質淡,脈細弦。
治法:滋補肝腎,活絡舒筋。
方藥:補腎壯筋湯加味(《傷科補要》)。
熟地15g,白芍12g,當歸15g,山茱萸12g,茯苓9g,川斷12g,牛膝9g,五加皮15g,青皮9g,紅花9g,雞血藤20g,丹參30g,桑枝15g,桂枝9 g。
③風邪侵筋:
癥狀:上肢疼痛酸楚,惡風發(fā)熱,疼痛游走不定,頸肩臂部如蟻行走,筋脈弛緩或痙攣,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祛風,通絡,舒筋。
方藥:防風湯加味(《宣明論》)。
防風9g,當歸12g,赤茯苓12g,黃芩9g,秦艽12g,葛根15g,麻黃3g,肉桂12g,生姜3片,甘草3g,伸筋草15g,忍冬藤15g。
加減:若兼有濕邪者可去黃芩、葛根,加薏苡仁20g,威靈仙15g。
(2)綜合治療:
①針灸治療:針灸治療前斜角肌綜合征,可緩解肌痙攣,從而減輕對神經血管的壓迫,達到止痛目的。但因頸椎病所致的前斜角肌發(fā)生病理性變化,應配合其他治療方法治療原發(fā)病。
由于前斜角肌綜合征的癥候表現(xiàn)主要在肩頸部、上臂內側、前臂和手尺側,因此多與手足陽明經、手少陰經關系密切,并與手少陽經有關。選穴時,應以陽明經穴為主,輔以手少陰經腧穴。
②推拿療法:
A.準備手法患者坐位,以右側為例。按壓合谷、陽溪、陽谷、曲池、小海穴。
B.治療方法:a.按壓天鼎、缺盆穴。b.按壓中府穴半分鐘,起手時拇指向上壓 。c.按壓附分、魄戶、膏肓俞、神堂。d.術者立于患側,面向前,以左手前臂自后繞患者腋下,前臂緊靠胸壁向上牽引1min。牽引結束時,術者左前臂在腋下旋前。e.按壓極泉穴。f.術者立于患者后外側,左手四指搭于患者肩上部,拇指頂于肱骨后側。右手持患腕向前外側呈45°拔伸,再后伸關節(jié)至最大限度,反復多次。繼而持腕向前伸,以肩關節(jié)為中心,將上肢先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數(shù)次,再作逆時針方向旋轉數(shù)次。然后再持腕用力向前外側呈45°拉伸。拉伸時,左手四指在肱骨頭前側內緣,拇指在肩胛骨上緣,用力捏壓,并隨拉伸而滑動彈撥。伸拉4~5次。g.術者兩手掌在息肩前后側旋轉揉按。然后再撩揉上臂之內側。h.術者左手托在肘后,右手持腕旋轉肘關節(jié)4~5次。i.患肢伸直位,掌心向上。術者右手持腕,左手從患肘后側插入,搭于患側鎖骨上,作伸直的杠桿作用,稍用力使肘關節(jié)伸直,持續(xù)約半分鐘。然后再用左手托肘后側,右手持腕旋轉肘關節(jié)。j.按壓陽谷穴。k.術者兩手持握患手掌兩側,掌心向下,進行牽引。在牽引下左右搖擺腕關節(jié),并反復旋轉。繼而術者兩拇指移至患手背側并齊。并用力向上推聳一下,隨即將兩拇指橫向交叉于手背上。向上橫推捋按3~4次。再將每個手指捋按3次。最后,掌心向上,術者左手托于手背下,右手掌心朝下,頂住患指尖,使四指屈伸3~4次。l.術者右手放于頭頂,使頭向健側偏斜,左手放于患側肩頂上部,兩手向相反方向分離推按,以牽引其患側斜角肌。最后用食、中、環(huán)三指在前斜角肌上按揉。m.術者在患者后側,以右手掌大魚際肌揉按患者之頸后下部。每天按摩1次,按后用三角巾懸吊患肢,直至神經血管壓迫癥狀緩解為止。
C.注意事項推拿治療本病有較好的療效,但需注意以下幾點:a.本病上述推拿治療手法需每天或隔天治療1次,直至神經、血管壓迫癥狀緩解或消除;b.本病在急性期時,推拿后用三角巾懸吊患肢,以緩解痙攣和神經、血管的壓迫;c.可指導病人用健側手對患側前、中斜角肌處用按、摩、拿等手法自我按摩。
③敷貼療法:
A.消腫散(經驗方):
方藥:制乳香、制沒藥、木瓜各60g,梔子30g,大黃150g,公英60g,地鱉蟲30g。
用法:研末混合,用適量凡士林調鹽煮成膏,外敷患側缺盆穴處。
功效:消腫逐瘀止痛。
主治:氣滯血瘀型痹痛,手指發(fā)青,青筋暴露者。
B.萬錄膏(《醫(yī)宗金鑒》):
方藥:伸筋草、透骨草、丁香根、當歸、血竭、沒藥、自然銅各30g,川芎24g,赤芍60g,紅花30g,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蒼術各15g,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川附子、半夏、石斛、萆薢、鹿茸各9g,麝香6g 。 用法 :除血竭、麝香、沒藥三味研細末另包外,其余先將香油10斤微火煨,浸3天,熬黑為度,去渣加黃丹5斤再熬,將至滴水成珠時離火,稍候藥溫,將血竭、沒藥、麝香下入,攪勻取起,出火氣。備用。功效溫通經絡,消瘀散毒,止痛。主治損傷后頸肩上肢麻木不仁,寒濕疼痛。
④中藥離子導入療法:前斜角肌綜合征在急性期疼痛較重時可采用中藥離子導入療法以鎮(zhèn)痛解痙。本法對受壓迫的神經、血管機能的恢復也很有益處。
方藥配制及操作如下:蘇木12g,紅花12g,豨薟草30g,透骨草30g,伸筋草60g。上藥加水浸泡半小時后煮沸20min,濾出藥液300ml。治療時將絨布置藥液中浸透,敷于鉛板襯墊上置頸部疼痛部位,連接電療機正極;另一負極鉛板襯墊置于同側上肢疼痛、麻木部位或內關穴處。電流量10~20mA,1次/d,連續(xù)治療10~15次為1個療程,必要時休息5天再做第2療程。
3.護理
(1)護理問題:本病胸廓出口區(qū)重要的血管神經(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受壓引起的復雜臨床癥候群,其主要護理問題如下。
①動脈供血不足時,可出現(xiàn)肢體疼痛,顏色蒼白,冰冷,脈搏減弱或消失,嚴重者可造成肢體缺血壞死等。
②靜脈供血不足時,可出現(xiàn)水腫、指端發(fā)紺及潰瘍。
③神經受壓時,出現(xiàn)感覺運動障礙,手指無力,肌肉萎縮,功能受限。
④患者缺乏必要的知識,患病后心理負擔加大。
(2)護理目標:嚴密觀察病情,防止肢體缺血加重;采取一切措施,減輕神經、血管受壓;加強衛(wèi)生宣教,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3)護理措施:
①清除緊張焦慮不良心理反應:A.首先要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耐心傾聽主訴,了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和期望,便于針對性地交談、疏導,使患者及其家屬能正確地對待疾病,安心接受治療;B.為明確疾病的診斷,告知病人可能接受的檢查與治療措施及注意點,取得患者理解與配合;C.以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耐心細致地護理,嚴密觀察,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有安全感;D.運動障礙患者常常生活受限,在加強生活護理的同時,鼓勵患者用能動的肢體進行活動,讓患者在建立自立能力中取得自信,建立自我護理意識,清除焦慮,切忌完全性替代護理。
②維持病人肢體的代謝需要:用頸懸?guī)业趸贾氨?,使肩部上抬,緩解對神經血管的壓迫,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安排適當運動及休息,避免肢體疼痛及疲憊;保持肢體溫暖;避免使用血管收縮藥物。
③手術治療是解除壓迫的最后手段。護理人員遇此情況,宜向病人解說,并提供術前、術后護理。
4.康復 本病系因解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血管神經受壓后綜合征。如癥狀較輕,無神經損傷癥狀,可試行康復療法:適當休息,懸吊患肢,不提重物,肩部可作聳肩活動,局部熱敷、按摩,前斜角肌肉行普魯卡因(奴夫卡因)封閉。試行1個月左右,如癥狀加重,影響生活與工作,應行手術治療;若后期遺留上肢活動障礙、肌萎縮,應適當給予體育療法、理療,最大限度恢復功能。
(二)預后
本病痛苦,但預后良好。近10年來對胸廓出口綜合征進行了深入觀察和臨床大量實踐。Roos DB在1979年“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新概念”一文中提出,清楚了解胸廓出口綜合征有四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概括了目前對此綜合征認識方面的進展。
第一,病人有胸廓出口部解剖學的異常,致使病人在某些情況下容易患病。
第二,大多數(shù)胸廓出口綜合征病人的癥狀是由于臂叢神經受壓或激惹引起的,而不是鎖骨下動脈受壓引起的,這是一個基本概念。
第三,過去用于診斷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方法,如舉臂旋頸、撐肩等動脈體位性受壓試驗,不能確切診斷此綜合征。因為:98%胸廓出口綜合征病人的癥狀與動脈受壓無關;很大一部分無癥狀的正常人受壓試驗陽性;先天性胸廓出口部發(fā)育異常使病人容易罹患并突出地侵及臂叢,引起神經癥狀;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癥狀往往不是由于壓迫鎖骨下血管引起的血管功能不全。
第四,對于進行性癥狀的多數(shù)病人,簡單有效的處理是消除基本的解剖異常,以減輕對臂叢的壓迫和刺激。近年采用切除第1胸肋及所有作用于胸廓出口部神經和血管的結構,能有效地解除壓迫。在手術方法上雖然有不同意見,但現(xiàn)今各報告者均將切除第1胸肋作為治療胸廓出口綜合征的主要方法。
第五,胸廓出口完全松解術效果良好,可作為首選的手術方法。
經腋路行第1肋切除術能緩解90%以上患者的癥狀。癥狀復發(fā)的報道在10%左右,復發(fā)的原因包括局部瘢痕形成,在骨膜下形成新骨,第1次手術未完全切除第1肋。如果術后復發(fā)神經癥狀,通常可以通過內科藥物治療,除非患者的第1肋未完全切除。是否需要再次手術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癥狀是否持續(xù)存在,理療無效,尺神經和正中神經的傳導速度是否仍然延長。
如果術前診斷明確,第1次手術方法正確,術后動脈或靜脈的癥狀很少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經鎖骨上路徑的術后神經損傷并發(fā)癥報道約在5%左右,經腋路第1肋切除和神經血管松解的手術切口不大,手術者需要特別小心,需要熟悉局部解剖,不要傷及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和靜脈。一旦損傷臂叢神經將引起終身不能恢復的并發(fā)癥,損傷鎖骨下靜脈或動脈將引起嚴重出血并且由于血管的位置較深,不易修復,鎖骨下靜脈的損傷可能引起上肢的腫脹,嚴重的動脈損傷甚至需要截肢。避免損傷重要結構的關鍵步驟是在這個部位操作時,上肢一定要向上牽引,使臂叢神經和血管靠近肱骨側拉直。上肢的牽引還需要注意不要暴力牽引和過度牽引,這種方法的牽引可能引起臂叢的牽拉損傷。神經損傷的部位包括臂叢或臂叢的分支、周圍神經、膈神經、胸長神經,經腋路發(fā)生神經損傷的報道少于1%。

 

推薦藥店

同仁堂

胸廓出口綜合征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胸廓出口綜合征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胸廓出口綜合征找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胸廓出口綜合征找醫(yī)生

更多 >
  • 張成鋼 張成鋼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手外科
  • 范青 范青 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推拿科
  • 陳越 陳越 主任醫(yī)師
    萬源市中心醫(yī)院
    外科

胸廓出口綜合征找醫(yī)院

更多 >
方山县| 中西区| 商丘市| 麻江县| 东方市| 和龙市| 张家口市| 会理县| 民丰县| 库尔勒市| 凤庆县| 三门峡市| 永兴县| 临沭县| 天气| 万盛区| 察隅县| 莆田市| 安塞县| 绥化市| 黔西县| 阿拉善盟| 武穴市| 安泽县| 静宁县| 琼海市| 陇南市| 五原县| 凤凰县| 休宁县| 巴马| 临清市| 榆林市| 江达县| 锡林郭勒盟| 正定县| 南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巴马| 天气|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