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血栓形成別名:門靜脈血栓癥
(一)治療
門靜脈血栓形成的急性型,宜行內科治療,如抗凝、祛聚、溶栓、解痙,對發(fā)生出血的病例,應以止血、抗休克為主。
對慢性病例,總的目標是制止食管、胃底靜脈的破裂出血,搶救生命;降低門靜脈壓力,防止復發(fā)出血;解除脾功能亢進。
1.止血措施 針對出血,臨床醫(yī)師很難估計病人將出多少血,采用什么方法能一勞永逸地防治出血復發(fā),因此對發(fā)生出血者,即使是小量的嘔血或黑便,也應引起重視。首先采用內科療法,如病人靜息臥床、禁食、補充營養(yǎng)、止血劑應用、三腔二囊管壓迫(小兒可采用適當型號的Foley導尿管),亦可在食管內鏡下向曲張靜脈注射硬化劑。后者簡便、安全、有效、可反復進行。多數學者不主張緊急手術,傾向于盡量采取保守療法控制出血,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擇期做減壓術。
2.防治出血的手術 由于門靜脈血栓形成時肝功能損害多較輕,因而對分流手術的耐受性較好,效果亦可靠;而斷流術的遠期效果多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對此類病人應首選分流術。在眾多的分流術中又如何選擇具體的方法呢?以下幾個方面供參考:①降壓穩(wěn)妥、持久;②盡量要求符合生理;③留有余地,一旦出血復發(fā),尚有補救措施。以下就幾種手術做一簡單介紹:
(1)門靜脈旁路術:亦稱短路分流,即在受阻的門靜脈遠近端之間架橋或短路吻合,使內臟的靜脈血流流入肝內門靜脈,從而恢復門靜脈血流的正常循環(huán),符合生理。但必須在肝內表淺部位有可供吻合的相應口徑的門靜脈分支,國內目前尚未見報道。
(2)改良脾、大網膜肺固定術:日本學者Akita通過動物實驗證明,肺組織有從鄰近淤血的臟器組織中奪取并轉運血液的特性,其方式是接觸、粘連、側支血管形成、高壓狀態(tài)的血流被轉運、分流。1960年Akita設計、創(chuàng)用脾-肺固定術治療肝內型門脈高壓癥和布-加氏綜合征獲得成功。1983年鄭州大學許培欽引進并改良脾、大網膜肺固定術治療下腔靜脈膜性梗阻取得滿意效果,至1999年共手術治療布-加氏綜合征及肝內性門靜脈高壓癥202例,取得良好療效。
(3)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人工血管C形架橋術聯合冠狀靜脈、脾動脈結扎術:本手術亦稱“三聯術”,于進腹后,經網膜內胰腺上緣結扎脾動脈、冠狀靜脈和胰胃皺襞中的胃后血管支。若脾臟巨大,可行大部切除。用直徑1.0cm帶環(huán)的人工血管(Gore-Tex)行腸-腔C形架橋。自1990年以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及外院會診共做“三聯術”86例,獲得滿意效果。
3.腸切除術 主要針對腸系膜血栓形成患者有腸壞死時,壞死腸段及腸系膜切除是惟一的治療方法。術后持續(xù)抗凝預防血栓再形成。
綜上所述,對門靜脈血栓形成及其產生的后果,多需外科治療,若條件允許,應首選門靜脈旁路術,它恢復了門靜脈血液的正常循環(huán),但要求肝內必須有可供吻合的門靜脈分支,也要求手術醫(yī)師具備相應的操作技術和所需的人工血管。而改良脾-肺固定術不僅簡便、易行、便于推廣,且由于門-肺間側支循環(huán)是逐漸增多、增粗,分流量是逐漸增加的,機體內環(huán)境有一調節(jié)和適應過程,可能是肝性腦病發(fā)生率低于傳統門體分流術的主要原因之一。脾-肺固定術后,再發(fā)出血率不僅很低,且出血量較少。不言而喻,經胸入路,不僅對脾動脈結扎簡便易行,且因食管下段和賁門部暴露充分,對賁門周圍血管的離斷亦能更徹底和規(guī)范,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術后近期出血,且由于阻斷了門-奇靜脈間的自然分流,減少了離肝血流,對維護肝臟功能也有裨益。脾動脈結扎或脾部分切除,由于保留了脾臟組織,就保留了脾臟功能,特別是對兒童脾臟免疫功能的保留,脾臟切除術后暴發(fā)性感染的預防,其意義不容忽視或低估。
改良的脾-肺固定術,省去腹部切口,減少了創(chuàng)傷,縮短了手術時間;附加了大網膜與肺的固定,使門肺間的側支形成更快、更多;又由于大網膜的固有特性,如粘連、游走、包裹、填塞作用,對止血、炎癥局限和防治膈疝等,均有積極意義。切脾、斷流術后,常有不明原因的高熱,而在脾-肺固定術后則少見。盡管在隨訪的病例中少數出現杵狀指,但無其他相伴癥狀。除患有肺部疾病或伴有大量腹水者外,脾-肺固定術可適合于各種類型的門脈高壓癥。
腸-腔C形人工血管架橋的優(yōu)點:
(1)人工血管與自體血管之間的交角小于45°,符合血流動力學要求,而H形架橋易產生渦流,易發(fā)生血栓。
(2)門靜脈血栓形成后,門靜脈血液入肝受阻,腸-腔分流可同時降低系膜區(qū)和脾胃區(qū)的壓力,附加脾動脈結扎和脾部分切除、冠狀靜脈結扎,對防治消化道出血、脾腫大和脾功能亢進,均有緩解作用。
(3)對脾臟已切除的再發(fā)出血的病例,腸-腔分流術應屬最佳選擇。
(4)帶支架環(huán)的人工血管,分流口徑固定,有控制分流量的作用,此優(yōu)于腸-腔側側分流。
(5)腸-腔C形架橋術,因脾臟的免疫、濾過等生理功能得以維持,術后再發(fā)病例,尚可再做脾-肺固定術以建立門肺分流來補救。
(二)預后
病程與預后與肝內門脈高壓癥相似,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預后較差。肝外門靜脈阻塞,預后取決于血栓的性質、部位、大小以及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和其是否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門靜脈血栓形成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門靜脈血栓形成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門靜脈血栓形成找醫(yī)生
更多 >門靜脈血栓形成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北京協和醫(yī)院 東城區(qū) 三級甲等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 東城區(qū) 三級甲等
-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閔行區(qū) 三級乙等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東城區(qū) 三級甲等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 海淀區(qū) 三級甲等
-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西城區(qū) 三級甲等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 海淀區(qū) 三級甲等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朝陽區(qū) 三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