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視腎為先天之本,腎衰則人老,腎好則是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為此,古人還研究了各種補腎方法。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鑒學習。
古人吃什么補腎?
1開心果
明代醫(yī)家李時珍認為開心果可以“去冷氣、令人肥健”,“治腰冷”,“房中術多用之”,提示開心果具有很好的補腎壯陽功能。
2蓮子
明清以來,老百姓在熱天還盛行喝蓮子湯。中醫(y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有養(yǎng)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喝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yǎng)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輕身益氣,令人強健。
3“黑色食物”
在五色里,“黑入腎”,一般來說,芝麻、黑豆、黑棗、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品,都是補腎精的佳品。此外,咸味入腎,但過咸又最容易傷腎,因此,平素口味重、吃得太咸的人,身體也容易多病。
除了食補,古人也研究了一套按摩養(yǎng)腎法。
1每天叩齒60下,固齒強腎皺紋少。
“叩天鐘”,也就是叩齒,是古代盛行的一種養(yǎng)生術。民間有諺語形容叩齒的功效:“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齒反復相互咬叩60~360次。經常叩齒,能使經絡暢通、強腎固精。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使皺紋減少,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2敲枕骨32次,健耳練腦睡眠好。
“鳴天鼓”是流傳已久的一種保健方法。其做法是兩手心掩耳,然后用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后枕骨。堅持每天睡前重復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練習時要求“頂平項直”,可使人體的經絡及腎氣得到調理暢通。
保護腎就是呵護我們的生命之門,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