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
1.癥狀 患者通常無全身病史,無感冒樣的表現,多出現單側視力下降,但視力下降的程度有很大變異。患者多有視物變形、中心暗點和色覺異常,少數患者可無任何癥狀?;颊叨嘤休p度的視力下降,低于20/30者僅占1/4,一些患者可出現色覺異常。
2.體征 眼前段通常無任何炎癥的體征;黃斑區(qū)出現典型的暗灰色散在的成簇的點狀病變,每簇有1~4個點狀病變,病變周圍出現黃白色暈環(huán)改變,均位于視網膜色素上皮水平。隨著病變的消退,暗灰色點狀病變的顏色進一步加深,或病變褪色,檢眼鏡檢查下已難以看到,黃白色暈環(huán)狀改變也隨之消失。黃斑區(qū)以外很少出現上述病變。
此病的診斷主要基于患者的臨床表現,即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伴有典型的黃斑區(qū)成簇的點狀病變。Amsler方格表檢查、視野檢查、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和電生理檢查等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1.急性后極部多灶性鱗狀色素上皮病變 此病多為雙側受累,眼前段可出現鞏膜外層炎、虹膜炎,眼底出現典型的后極部扁平狀奶油色的斑狀病灶,位于視網膜色素上皮和脈絡膜毛細血管水平,病灶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模糊,1/8~1/4視盤直徑大小,病變可融合成片狀,后期病變可累及周邊視網膜,通常合并有輕度的玻璃體炎癥反應。少數患者可出現視網膜水腫或出血、視網膜血管炎、視盤炎和漿液性視網膜脫離。后極部斑狀病灶于發(fā)病數天~數周內消退,可留下色素沉著或脫色素瘢痕。少數患者可伴有全身炎癥性疾病。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發(fā)現,病變于造影早期出現弱熒光,后期則表現為強熒光。這些特點都易于將此病與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區(qū)別開來。
2.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此病多見于20~45歲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8∶1~10∶1,患者通常訴有視力下降或視物模糊、視物變形、旁中心暗點和色覺異常,視力可明顯下降;典型的眼底改變?yōu)樯窠浺暰W膜脫離,也可出現漿液性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視網膜下滲出物沉積、多發(fā)性球形漿液性視網膜和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及萎縮等多種病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顯示,急性期因有局灶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缺損,早期顯示有斑塊狀或點狀強熒光,中期逐漸擴大,可見墨跡狀、蘑菇狀或彌散性強熒光;晚期因神經上皮脫離呈大片強熒光。而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因有多灶性色素上皮病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顯示多部位熒光素滲漏,暗灰色點呈弱熒光,黃白色環(huán)呈強熒光。
3.病毒性視網膜炎 病毒性視網膜炎(如風疹病毒性視網膜炎)可引起類似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的眼底色素性改變,但它多見于兒童,眼底改變典型地表現為“椒鹽”樣改變。眼電圖檢查通常無異常改變。其他病毒性視網膜炎多出現較為嚴重的視網膜炎、視網膜血管炎,引起視網膜水腫、出血等病變。因此,一般而言,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不難與病毒性視網膜炎相鑒別。
4.急性黃斑神經視網膜病變(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 此病是一種少見的疾病,主要累及青年人,通常雙側受累,表現為中心或旁中心視力突然下降,黃斑區(qū)出現細小的淺層視網膜病變,呈棕紅色花瓣狀或楔狀,持續(xù)數周或數月,視力多能恢復至正常水平。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可發(fā)現中心小凹附近毛細血管擴張,也可發(fā)現黃斑病變早期強熒光,晚期染色。這些特點有助于二者的鑒別。
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